腐殖酸是由死亡的動植物經微生物和化學作用分解形成的一種無定形高分子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草炭土、風化煤和褐煤中;腐殖酸含芳香基、羧基、羥基、羰基、甲氧基等活性基團,這決定了腐殖酸具有酸性、親水性、陽離子交換性及生理活性等性能;并且腐殖酸含有作物所需要的碳、氮、氫、硫、磷等重要元素。
因為腐殖酸不溶于水,在生產肥料之前,原料必須進行氨化處理,反應生成水溶性腐殖酸銨后再參與其它肥料的生產。
1、直接氨化法
原料:腐殖酸含量>40%、鐵鈣鎂含量<2%、水分≤30%、細度≤0.27mm;
氨水:7%~10%(NH3·H2O);
比例:1:2(氨水:腐殖酸)
溫度:控制在80~90℃為**
反應時間:3~7天(熟化時間隨季節(jié)溫度高低有差異)
2、碳化氨水法
凡褐煤、風化煤中鐵鈣鎂含2%~5%時,用碳化氨水或碳酸氫銨法;加氨量多少,視風化煤中鈣鎂含量而定;一般情況下50kg風化煤加10%~15%碳化氨水(NH3·H2O)約12.5kg或0.5~0.75kg碳酸氫銨,在復分解反應過程中脫鈣后,游離腐殖酸與氨結合,生成腐殖酸肥料。
3、酸析氨化法
原料中含鐵鈣鎂5%以上,加35%鹽酸進行酸化,難溶的腐殖酸鈣鎂鹽變成可溶性鹽類洗去,使腐殖酸游離出來與氨結合成為腐殖酸銨。
一般m(煤):m(酸)=1:(0.2~0.3);酸化后,水洗3~4次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