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該處理系統包含有初沉池部分(4)、厭氧發酵池部分(6)、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28),其初沉池部分(4)、厭氧發酵池部分(6)、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28)依序先后設置。本實用新型**范圍得減少了對特色小鎮的破壞,亦增加了特色小鎮綠地面積,使得極具功能性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巧妙地融入在特色小鎮之內,滿足特色小鎮的使用。
權利要求書
1.一種適用于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該處理系統包含有初沉池部分(4)、厭氧發酵池部分(6)、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28),其初沉池部分(4)、厭氧發酵池部分(6)、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28)依序先后設置;所述的初沉池部分(4)包括一個頂部開口的初沉池,其開口處設置有進水管(1),底部設置有**排泥管道(31)和排泥泵一(3),中部設置有格柵(2),在格柵(2)下部的初沉池內部連接設置有抽水泵一(5),抽水泵一(5)的另一端在厭氧發酵池部分(6)的底部與其連接;所述的厭氧發酵池部分(6)設置于地表以下,其表層與地面同高;厭氧發酵池部分(6)包括防水層(27)、**土壤層(13)、由隔墻(30)組成的隔室,其中防水層(27)、**土壤層(13)由上至下依序設置,隔墻(30)由左至右垂直設置,隔墻與隔墻之間形成隔室,所述的隔墻(30)由左至右依序采用上開口隔墻(30)、下開口隔墻(30)交錯的方式設置,即所述的隔室由左至右依序隔離形成**上流室、**下流室依此循環設置;在隔室頂部設置有集氣管(11),集氣管(11)依次穿出防水層(27)和**土壤層(13)伸出地表;在每個隔室底部連接設置有排泥管道(32)通過排泥泵二(26)排出;在**一個隔室上部設置有抽水泵二(14)在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28)的上部與其連接;所述的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28)包括由上至下依序設置的土壤層(16)、布水管(17)、礫石層(24)、細沙層(18)、集水管(19)和防滲層(15),在集水管(19)下部連接設置有與外界連通的水管(2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28)后部設置有蓄水池(29),在集水管下部連接設置的水管(25)在蓄水池(29)一側的頂部與其連接,蓄水池(29)另一側設置有抽水泵三抽出。
3.適用于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28)的礫石層內部設置有曝氣管,曝氣管與曝氣風機連接。
4.適用于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在**土壤層(13)和土壤層(16)上部分別種植設置有綠化植物A(12)和綠化植物B(21)。
5.適用于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格柵(2)為水平設置或傾斜設置。
6.適用于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在初沉池頂部設置有安全防護網蓋。
7.適用于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流室(7)和**下流室(8)的循環設置不少于兩組。
8.適用于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泥管道(31)和排泥管道(32)相互連通。
9.適用于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礫石層(24)內設置為粒徑16-25mm的礫石。
適用于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環境保護和水污染控制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適用于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特色小鎮是指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開放式平臺,它主要聚焦特色、新興產業,具有明確的業態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特色小鎮功能,既可以是大都市周邊的小城鎮,也可以是較大的村莊。從一些已建或在建的經驗可以發現:特色小鎮建設是在城市環境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產業特色,并以鮮明的主題提升當地的產業和資源集聚度——也就是說,特色小鎮建設雖然**終要服務于產業發展目標,但它們都需要重點補齊環保“短板”,從而**小鎮的綠色、健康發展。
要想實現特色產業和環境保護雙贏,就要對小鎮進行生態環境修復,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廠對特色小鎮產生的污水達標排放或合理利用,以持續改善、保護好小鎮的生態環境質量。而現有特色小鎮污水處理系統,僅考慮了污水處理效果,而忽視了土地占用,其占用了大量土地,破壞了植被。因此,設計一種即能夠處理特色小鎮生活污水,又能夠減少占地,增加綠化面積進而實現既補齊環保短板,又展現更多濃濃的綠意變得非常重要。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正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缺陷,提供一種特色小鎮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適用于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本實用新型該處理系統包含有初沉池部分、厭氧發酵池部分、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其初沉池部分、厭氧發酵池部分、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依序先后設置;所述的初沉池部分包括一個頂部開口的初沉池,其開口處設置有進水管,底部設置有**排泥管道和排泥泵一,中部設置有格柵,在格柵下部的初沉池內部連接設置有抽水泵一,抽水泵一的另一端在厭氧發酵池部分的底部與其連接;所述的厭氧發酵池部分設置于地表以下,其表層與地面同高;厭氧發酵池部分包括防水層、**土壤層、由隔墻組成的隔室,其中防水層、**土壤層由上至下依序設置,隔墻由左至右垂直設置,隔墻與隔墻之間形成隔室,所述的隔墻由左至右依序采用上開口隔墻、下開口隔墻交錯的方式設置,即所述的隔室由左至右依序隔離形成**上流室、**下流室依此循環設置;在隔室頂部設置有集氣管,集氣管依次穿出防水層和**土壤層伸出地表;在每個隔室底部連接設置有排泥管道通過排泥泵二排出;在**一個隔室上部設置有抽水泵二在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的上部與其連接;所述的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包括由上至下依序設置的土壤層、布水管、礫石層、細沙層、集水管和防滲層,在集水管下部連接設置有與外界連通的水管。
進一步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后部設置有蓄水池,在集水管下部連接設置的水管在蓄水池一側的頂部與其連接,蓄水池另一側設置有抽水泵三抽出。
進一步為,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的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的礫石層內部設置有曝氣管,曝氣管與曝氣風機連接。
進一步為,本實用新型在**土壤層和土壤層上部分別種植設置有綠化植物A和綠化植物B。
進一步為,本實用新型格柵為水平設置或傾斜設置。
進一步為,本實用新型在初沉池頂部設置有安全防護網蓋。
進一步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流室和**下流室的循環設置不少于兩組。
進一步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排泥管道和排泥管道相互連通。
進一步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礫石層內設置為粒徑16-25mm的礫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結構設置科學合理,經過對特色小鎮生活污水的初級沉淀、發酵、過濾等工序,**形成可供特色小鎮直接使用的中水;其次使得特色小鎮的生活污水滿足達標排放;本實用新型各設備部件購買方便,維修更換省時省力,一般特色小鎮管理單位均能滿足其建造;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厭氧發酵池部分建造在地下,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部分可根據特色小鎮內部情況亦或否建造在地下,其結構布置大大減少了對特色小鎮地表的使用,因此具有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的優點;本實用新型**范圍得減少了對特色小鎮植被的破壞,亦增加了特色小鎮綠地面積,使得極具功能性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巧妙地融入在特色小鎮之內,滿足特色小鎮的使用。
|